优秀校友系列报告第55讲——水相界面催化

  报告时间:620日(星期一)9:00 

  报告地点:能源基础楼一楼会议室 

  报告人:杨恒权 教授 

  报告人简介: 

  杨恒权,于2004—2007年在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做博士后研究,出站后一直在山西大学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目前为山西大学物理化学学科带头人、化学学科学术委员会委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一直致力于绿色催化研究,在JACS、Angew. Chem. Int. Ed.等国际重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包括多篇封面论文或VIP论文。2015年获得辽宁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三)。曾获山西省研究生教育优秀指导教师、山西大学首届“青年五四”奖章。先后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山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拔尖人才、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山西省131领军人才(第三层次)。 

  报告摘要: 

  水不仅是自然界生化反应的介质,还是人们梦寐以求的绿色溶剂。然而,绝大多数有机物在水中溶解度低,反应体系通常涉及到两相、三相甚至四相,反应物与催化剂接触困难,导致反应效率低。为了提高水相反应催化效率,通常采用加入共溶剂、相转移催化剂、表面活性剂等方法。但是,这些方法给产品纯化带来困难。针对上述问题,杨恒权教授通过对固体催化剂表面修饰,赋予其界面活性,构建了固体颗粒直接稳定的乳液(通常称 Pickering乳液),在无需其它添加物的条件下,大幅度提高多相反应体系的催化效率;发现在界面上反应活化能要低于传统体系;利用Pickering乳液类型的反转原理和强吸附特性,实现了产物与纳米催化剂的原位分离及再循环使用;利用Pickering 乳滴的限域作用,开拓了一锅串联反应新催化体系。该系列研究表明Pickering乳液催化体系不仅有独特而重要的科学价值值得探索,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报告主要内容见以下文章:

  [1] J. Am. Chem. Soc., 2015, 137:15015-15025.

  [2] J. Am. Chem. Soc., 2015, 137:1362-1371.

  [3] Angew. Chem. Int. Ed., 2013, 52:7455-7459(VIP).

   [4] ChemSuschem, 2014, 7:391-396 (inside cover).

  [5] Langmuir, 2013, 29: 6687-6696 (Cover).

  联系人:吕洪涛

  联系电话:84379011

  欢迎大家届时参加!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本站内容如涉及知识产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备案号:辽ICP备05000861号-1 辽公网安备210204020003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