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存浩院士荣获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1月10日,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获得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存浩颁奖。新华社记者兰红光摄

1月10日,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获得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存浩颁奖。新华社记者兰红光摄

1月10日,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新华社记者王晔摄

  1月10日,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获得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两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存浩、程开甲颁发奖励证书,并同他们亲切握手,表示祝贺。张存浩院士作为获奖代表在奖励大会上发言。

  我所张存浩院士的获奖是对其学术成就的至高肯定,也是全体大连化物所人的无上荣光,让我们向张存浩院士表达最诚挚的祝贺和最崇高的敬意!

  张存浩院士简介 

  张存浩,男,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山东无棣人,1928年2月出生,1947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化工系,1950年获美国密西根大学硕士学位。1950年回国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及化学部主任,中国科协副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执行局成员等职。现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筹)理事长。

  张存浩院士是我国著名物理化学家,我国化学激光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分子反应动力学的创始人之一。他长期从事催化、火箭推进剂、化学激光、分子反应动力学等领域的研究,取得了多项国际先进成果。

  上世纪50年代,他与合作者研制出水煤气合成液体燃料的高效熔铁催化剂,乙烯及三碳以上产品产率均超过当时国际最高水平;60年代,致力于固液和固体火箭推进剂研究,与合作者首次提出固体推进剂燃速的多层火焰理论,第一次比较全面完整地解释了固体推进剂的侵蚀燃烧和临界流速现象。70年代,开创了我国化学激光的研究领域,主持研制出我国第一台氟化氢氘化学激光器,整体性能指标达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80年代以来,开拓和引领我国短波长化学激光的研究和探索。1983年,与合作者开展脉冲氧碘化学激光器研究;1985年,在国际上首次研制出放电引发脉冲氟碘化学激光器,效率及性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1992年,研制出我国第一台连续波氧碘化学激光器,整体性能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为推动我国化学激光领域的快速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作用。

  张存浩院士还注重化学激光的机理和基础理论研究。上世纪80年代,他领导的研究团队率先开展了化学激光新体系和新“泵浦”反应的研究;开展了双共振多光子电离光谱技术研究分子激发态光谱和分子碰撞传能动力学研究。取得了多项国际先进或领先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首创研究极短寿命分子激发态的“离子凹陷光谱”方法,并用该方法首次测定了氨分子预解离激发态的寿命为100飞秒。该成果被《Science》主编列为亚洲代表性科研成果之一。在国际上首次观测到混合电子态的分子碰撞传能过程中的量子干涉效应,并明确此量子干涉效应本质上是一种物质波的干涉。 这项成果被评为2000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张存浩院士一贯注重科技人才的培养,几十年来,他积极创造和提供有利条件,促进团队中一批中青年骨干成长为具有国际影响的科学家。在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期间,积极推动制定了资助青年科学家成长的政策和制度、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科研环境,为优秀青年科学家的快速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中央电视台录制的特别节目《影响——对话2013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将于今晚(1月10日)21:00在科教频道(CCTV10)播出,届时敬请收看!(文/关佳宁)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本站内容如涉及知识产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备案号:辽ICP备05000861号-1 辽公网安备210204020003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