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激发广大公众对科技创新的热情,在全社会营造热爱科学、崇尚科学、关注科学事业的良好氛围,全面展示我所“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的科技创新理念和成果,我所于5月15、16日举办第16届“公众科学日”系列活动。
五月的所区,蓝天、绿树、繁花,是一年中最美的时节。今年,全所共有仪器分析化学研究室、精细化工研究室、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技术研究部,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的燃料电池研究部、生物能源研究部、化石能源与应用催化研究部、节能与环境研究部、低碳催化与工程研究部、太阳能研究部及储能技术研究部共十二个研究室(部)向公众开放,共设计了二十五个参观展点。展示内容在往年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升级,互动性和趣味性较以往有较大的提高,既包括国际领先的科学设备、国际前沿的科研成果、惠及国民的科技项目、还包括一些能让大家亲自动手的实验演示。如:“神奇旅程:有机合成过程”、“生物质高效转化:用生物技术链接资源和能源”、“小微藻大能量”、“神奇的太阳能:光催化及光伏电池”等等。每个展点都有志愿者精心讲解,针对不同年龄层次观众,讲授不同内容。参观人群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公众纷纷表示,能如此近距离感受到科学的魅力,了解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非常震撼,也非常有收获,同时也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走近科学,走近科学人。
今年的科普报告同样异彩纷呈。在“奇妙的科学实验”报告中,八十高龄的沙国河院士亲手为小朋友们演示激光、静电、流体、大气压等多种科学实验,激起了小朋友们高涨的热情,沙院士今年还特地设计了一些新的实验演示,和观众一起分享。由我所在读博士生吕广、罗健和刘晓岑带来的“摩擦与润滑的秘密”、“分子反应的世界”、“神奇的3D打印”三个科普小分队报告同样讲解得生动有趣,场场爆满,由于希望聆听报告的公众数量远远超过场地容量,组织者还特别为没能进入会场的观众加讲了场次。两天内,共举办9场次报告。好多听众听后仍然意犹未尽,希望能邀请我所科普小分队走进校园,将科学的种子播种到更多的地方。
今年我所的“公众科学日”特别注重网络和新媒体的传播。活动前一周,我所专门制作了微信宣传片,首日浏览量即达到20万次,活动结束前总浏览量达到52万次,起到了极佳的传播效果。在实地开放的同时,“DICP在线科普展厅”网络专栏也同步上线,将开放展点内容和历年优秀科普报告搬上网络,让研究所的科技资源惠及更多公众。
在为期两天的“公众科学日”开放活动中,多项内容开创了我所自1999年开放以来的历史记录:开放研究室(部)达到12个,志愿者人数230人,预约团体超过40个,参观总人数突破8000人。每一个数字的背后,都凝聚着全体工作人员辛劳的付出,也对研究所接下来的科普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次活动是中科院实施知识创新工程以来,我所举办的第16次“公众科学日”活动,目前已累计接待参观者近7万人次。(文/赵冠鸿 图/刘万生、赵艳荣、冯四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