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食品组学的风险判定与实时、可视化质谱分析

报告时间:7月23日(星期六)上午9:00
报告地点:生物楼106房间
报告人:张峰,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报告摘要:

食品安全关系每个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民生福祉。检测技术是提升日常食品安全监管能力的一大保障,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也得到了飞速发展。然而,由于食品基质特别复杂,有害物的结构多样且含量很低,因此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仍然面临着许多巨大挑战:一是食品安全的未知引发风险难以判定、无法及时有效发现未知风险的问题;二是传统精准检测技术存在检测设备昂贵笨重,检测耗时长的问题,而基于胶体金免疫等快检技术又存在交叉反应、准确度低等问题;三是传统检测技术可获得食品中有害物的平均含量,却无法获得其空间分布信息,从而难以实现分子水平精准定位与监测。

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报告人团队将食品组学、材料学、原位质谱、质谱成像等技术进行交叉融合创新,一是将食品组学拓展到未知风险判定新领域,实现了食品安全人为风险判定的技术突破;二是将石墨烯、MOF等材料及分子印迹、免疫亲和等技术与敞开式原位质谱融合,研制了高选择性分离-电离一体化原位质谱元件,实现了食品中有害物检测速度从“小时”到“秒”的跨越;三是开发了食品中化学有害物的质谱成像检测技术,为实现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从含量测定到成像监测的跨越奠定基础。

报告人简介:

张峰,男,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博士,德国马普学会生物化学研究所博士后,现任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首席专家/研究员,澳大利亚默多克大学博导,中国检验检测学会副会长,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创新领军人才,APEC食品安全论坛学术委员,WHO FCTC专家组专家,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编制组专家,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理化检验方法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食品安全抽检监测秘书处秘书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仪器与技术分会副理事长,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从事食品安全相关的研究,所带领的团队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项目4项,主持欧盟地平线2020课题1项及其他国家级课题14项;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文章260余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Anal. Chem., J. Agric. Food Chem等SCI期刊上发表文章90余篇,主编著作10部、授权专利23件,制定国家标准9项;受国家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指派,组织应对了“臭脚盐”“地沟油”“瘦肉精”等国家重大食品安全突发事件;主持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科技奖励二十余项,个人获得茅以升科技奖、中央国家机关五四青年奖章、全国质检系统先进工作者等荣誉;所率领的团队获得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食品安全工作先进集体荣誉。

联系人:1810组 张丽华研究员

联系电话:84379720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本站内容如涉及知识产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备案号:辽ICP备05000861号-1 辽公网安备210204020003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