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时间:2014年8月18日(星期一) 14:00
报告地点:催化楼三楼大会议室
报告人:杨阳教授
南京工业大学
报告摘要:
扩散是由于粒子热运动而自发产生的物质迁移现象,同时也是固体中原子传输的唯一方式。在这个报告中,我们将探讨通过固体异质界面热扩散行为的调节实现低维无机纳米结构调控的研究思路。首先以基于氧化锌单晶纳米线阵列的异质核壳结构作为研究案例,揭示一维核壳结构的界面固相反应机制。利用原子层沉积技术的保形特质以及沉积层厚度的高度可控性,分别制备氧化锌–氧化铝、氧化锌–氧化钛、氧化锌–氧化硅、氧化锌–氧化锌(多晶)等一维异质核壳结构。依据不同材料的固相扩散特性,利用不同的扩散反应机制,分别设计并制备空心、多孔或者孪晶三元氧化物一维纳米结构。重点介绍各种氧化物在固–固界面热扩散过程中的微结构变化、扩散规律以及氧化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建立对多种核壳体系均适用的新制备方法。通过研究一维纳米核壳结构的热扩散动力学,定性的揭示热应变以及界面缺陷态对异质固体热扩散对互扩散和固相反应的影响,成功实现了界面孔洞的定位形成以及金属纳米粒子在三元氧化物纳米结构上的修饰。以上结果为设计新型的功能化的空心、多孔或者孪晶一维纳米结构以及多层薄膜结构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最后将介绍以周期性多层异质金属纳米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界面易化的低温氧化方法,制备氧化镍波形纳米管包裹铂纳米粒子的空心豆荚结构,探讨异质界面对于纳米金属材料氧化的重要影响。
报告人简介:
杨阳,男,博士,教授。2013.4迄今,南京工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1997和2003年先后于南京大学化学系获得理学学士和理学博士学位。2004.10~2006.10,受到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资助,在日本兵库县立大学理学部担任JSPS特别研究员,从事金属纳米粒子的自组装以及耦合性能的研究。2006.11~2010.3,德国马普协会(MPI)微结构物理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致力于原子层沉积技术的应用和纳米材料界面反应的探索。2010.4~2013.3德国弗莱堡大学微系统所纳米技术实验室,担任项目组长,研究无机半导体纳米材料的非传统掺杂方法以及纳米功能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迄今已发表论文60多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在Angew. Chem. Int. Ed.,J. Am. Chem. Soc.,ACS Nano,Small,Chem. Mater.等期刊上发表文章近40篇。作为同行审稿人参与了众多国际期刊的论文评审以及科研立项的国际同行评审。目前的研究方向针对金属纳米粒子制备,半导体纳米材料制备及改性、固相界面反应,纳米材料界面自组织等材料科学前沿领域,致力于将纳米材料设计、微观结构调控以及性能研究与化学工程领域对材料设计的需求相适配,实现低维纳米功能复合材料在传感器、催化剂、光催化剂和防护涂层中的应用。
近期代表性论文(*通讯作者)
1. R. Kozhummal, Y. Yang,* F. Güder, U. M. Kü?ükbayrak, M. Zacharias, ACS Nano, 2013, 7, 2820–2828.
2. R. Kozhummal, Y. Yang,* F. Güder, A. Hartel, X. Lu, U. M. Kü?ükbayrak, A. Mateo-Alonso, M. Elwenspoek, M. Zacharias, ACS Nano, 2012, 6, 7133–7141.
3. Y. Yang,* L. Liu,* F. Güder, A. Berger, R. Scholz, O. Albrecht, M. Zacharias, Angew. Chem. Int. Ed., 2011, 50, 10855–10858.
4. Y. Yang,* R. B. Yang, H. J. Fan, R. Scholz, Z. Huang, A. Berger, Y. Qin, M. Knez, U. G?sele, Angew. Chem. Int. Ed., 2010, 49, 1442–1446.
5. Y. Yang,* D. S. Kim, Y. Qin, A. Berger, R. Scholz, H. Kim, M. Knez, U. G?sele, J. Am. Chem. Soc., 2009, 131, 13920–13921.
6. Y. Yang,* R. Scholz, H. J. Fan, D. Hesse, U. G?sele, M. Zacharias, ACS Nano, 2009, 3, 555–562.
报告联系人:金催化中心-袁鹤馨(82463017)